AI時代勢不可擋,在科技遞嬗的時代中需要有一種新的學習態度,除了學習跟AI問問題、如何下指令,孩子也需要同步加強自己的自學能力與國語識字能力。想像一個畫面:如果當孩子國語識字學習學習得不夠札實,即便與強大的AI進行互動,當AI產出一堆豐富的回覆,孩子便會因識字能力不足,因而出現讀不懂、甚至無法理解AI的回應的窘況,因此如何加強識字與自學能力都會是目前現場老師要積極處理的課題。
實務教學中,國語課程最基礎且重要的一環是識字課程。識字的學習內容分量在國語課本用一頁生字頁來呈現,若加上國語習寫本,又會再添加額外的語詞分量。為此,學生總在上課中圈重點、畫紅線來完成國語的學習。
教育部在108新課綱強調「自主學習」為其中的重要內涵,所謂「自主學習」的精神是讓學生自己決定有興趣的主題,規劃自己的學習進度。在國語生字、語詞的學習上,我們是否也能夠讓學生從自主學習做起,而不是老師一直從頭教起?筆者認為自主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國語學習,可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興趣等。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學習國語,例如自己設定學習範圍(生字、語詞)、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己安排學習時間,以提高學習效率,再搭配行政院的生生有平板的政策,讓自主學習更能水到渠成。
教育百科內建各版本的國語課本生字詞彙表,每學期更新一次,老師可輕鬆上手,無須額外備課。上課學生人手一臺平板,生字詞彙表提供出版社的生字、語詞做為學習的主題,指定某課為學習的指定範圍,讓學生啟動學習狀態。
語詞做為學習的主題,指定某課為學習的
1. 事前於平板安裝【教育百科APP】
2. 將課堂上會用到的Qrcode,事先截圖至PPT上,讓學生便於課堂上掃描。
3. 使用【生字詞彙表】匯出題目功能,進行線上測驗,可隨堂得知學生學習成果,做為下節授課的參考。
4. 使用【登入會員】功能,下拉選單【題庫編輯】功能,進行題目編輯,可讓系統產生遊戲,登入會員後,裡面內建五種選項,老師可以選擇blooket、quizizz、socrative、kahoot、Google表單等種類,如此老師就不用各自登入不同平臺創建遊戲,教育百科這一項功能,讓產生遊戲變得更便捷!
百科這一項功能,讓產生遊戲變得更便捷
(一)自學:利用每課的【生字詞彙表】、使用平板、記錄學習單
1. 請學生點選教育百科APP,沒有成功的請舉手。(老師確認學生網路是否備妥,注意網路連線狀態是否正常)
2. 點選【生字詞彙表】→【四年級】→【翰林版】,請學生找到第五課快樂兒童日,這是今天要學習的範圍。
3. 點選【前往】按鈕,課本內的生字已列在這個生字詞彙表上了,等一下要查詢的時候,就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輸入。
4. 老師提醒孩子使用平板的過程中,仍要用鉛筆記錄學習的重點在【教育百科生字詞彙學習單】上,避免數位閱讀造成淺層閱讀的問題。
5. 學生書寫學習單時,老師行間巡視,給予個別指導,留意學生的筆順,或觀察、回答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困難。
(二)共學:組內口頭分享、上傳padlet平臺互分享
1. 共學模式是組內成員輪流分享,學生書寫學習單完畢後,請每個人先挑一個生字語詞介紹。別人已選過的生字語詞就不得再選。
2. 一個人有30秒的時間跟大家介紹該生字語詞。請學生介紹生字特別之處、難寫的地方,或是不懂的語詞為何意。一個學生分享完畢,再接另一個,直到小組內成員都分享完為止。過程中,老師行間巡視各組狀況,聆聽學生分享。若有分心者,提醒學生應當專心,請學生用心聆聽以準備後段的小組PK賽。
3. 組內分享後,上傳學習單到padlet,學生啟動平板Qrcode掃描器,掃描Qrcode。
4. 進入padlet右上角請學生登入google classroom的google帳號(各校資訊組有不同設定),讓學生在平臺發表留言時,系統會自動帶入座號和姓名。
5. 請學生張貼帖子,把上課的學習單拍照上傳至小組區,請同學在帖子上按讚或留言,給予回饋。
1. 各組依照發表順序,小組派代表用平板玩剛剛產生的隨堂遊戲來PK。筆者以遊戲畫面較可愛的blooket為例:https://play.blooket.com/host?id=64170e86dc92f99ea470615e
玩blooket時老師投影在電視的畫面
玩blooket時學生作答的畫面
2. 老師與學生建立默契:學生登入id為G1 、G2名稱,代表第一組、第二組,以此類推各組派代表在臺前,平板畫面上會有題目,玩到時間截止,遊戲結束,公布前三名。
3. 遊戲教學結束後,學生還希望可以反覆再玩,身為現場的老師,您也可以試試教育百科的新功能,讓識字教學的課堂變得更有趣!
備註:本篇文章所提之功能預計於近日上架,詳細上架時間請參閱教育百科最新消息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