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網站導覽
:::

策展文章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策展人:新竹市培英國中王聖齡
策展單位:教育百科團隊
活動時間:2017.5.22
活動地點:新竹市培英國中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劉禹錫《陋室銘》一文中人們琅琅上口的名句,此篇也是八年級各家版本的共同選文。文言文一字多音多義的分辨,經常讓國中生苦惱困惑,因清末民初白話文運動徹底地進行了文體改革,將現用白話文與古體文言文分開,面對有別於現今口語和書寫迥然不同的文言文,的確是學生眼前的一道艱難高牆。

       文言文連帶需處理的課題,尚有言外之意和結構賞析等,而形音義是進入文意剖析前最基本的入門工具,為熟悉古文,孩子們除了理解課內字詞、老師所補充的課外形音義,以及平常多累積自身閱讀量外,一個好操作使用的工具書定可成為學生不可或缺的自學利器。多方嘗試不同的管道與方法,相信能有效增進學生面對未曾讀過的古文理解力,同時降低對古文閱讀的恐懼與障礙。

       新竹市培英國中王聖齡老師,在去年曾以教育百科開啟孩子們理解古文天地的一扇窗,今年更在教育百科的使用上,教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古文字庫,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此線上系統的其他功能,明白更有效查詢的方法與技巧。

培英國中上課情形

重要的線上工具書

       從王老師的學習單裡,我們發現預讀的重要性。學生們能在課前運用優良的學習工具,以教育百科查詢不同部首的相似字,和一字多音的練習,預先熟悉課堂相關內容,將有助於理解老師之後進行的課文賞析。

  以「葛」來說,我們時常分不清楚正確的唸法,尤其它出現在姓氏、一般字詞或是複姓中,讀音是不一樣的,如料事如神的「諸葛亮」,許多人唸成諸葛ㄍㄜˇ亮,但正確應該唸成諸葛「ㄍㄜˊ」亮。為清楚辨明該字讀音,我們以教育百科搜索「葛」字,找出它具有ㄍㄜˊ和ㄍㄜˇ兩種讀音:讀ㄍㄜˊ時,簡編本只有一個解釋:植物名。豆科葛屬,多年生蔓草。莖細長,四處蔓延,複葉闊大,秋天開紫紅色花,花謝後結莢果。根呈塊狀,可入藥,亦可取出澱粉,供食用及製糊用。纖維可供織布及作為造紙的原料。如:葛巾、葛衣,但在同一頁面點選重編本則顯現除上述解釋外,另有二種解釋:一、 [名] 夏天所穿的衣服。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萬事幾時足〉詞:「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二、[名] 國名。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嬴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葵兵縣東北。

       現今政經新聞用語常聽到的「杯葛ㄍㄜˊ」一詞,透過教育百科的查詢,簡編本的解釋是:為了經濟上或政治上的理由,對於個人或團體進行集體抵制。從重編本則可瞭解詞源乃源自英國職業軍官杯葛上尉(Charles C. Boycott, 西元1832~1897)的姓氏,當時在一個政治性策略中成為第一個犧牲者,故後人遂以「杯葛」為集體抵制之意。於此我們不只確定了讀音,還學到了一個知識。

  葛的另一個讀音是ㄍㄜˇ,用於姓氏,譬如:葛先生,而諸葛亮的諸葛複姓,經查詢後仍應讀作ㄍㄜˊ,所以同學只需記住唯有單姓時讀作三聲,以後就不會搞錯嘍!

  從上能推演出,一個字在不同用法,甚至不同讀音,容易會造成學生們在學習上的混淆,這時候教育百科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書,方便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習做延伸,掌握自己,幫助自己掌握原本分辨不清的詞語。

學生的課堂考卷學生的課堂考卷

同音字的多元性

  丁這個字,我們該怎麼解釋?

  王老師以課文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做引子,我們能從《陋室銘》中知道,白丁係指沒有學問的人,因為「丁」是作為「人」來解釋。但在生活上我們能發現,丁無所不在地擠進在眾多詞語之中,那它們的解析分別是什麼?王老師打開教育百科,再次為同學們學習上的延伸來講解。由百科內容中,我們能查詢到「丁」具有以下不同意思:

[名] 天干的第四位。

[名] 排列次序的等第。在甲、乙、丙之後,表示第四級,或較差的等級。

[名] 成年男子。如:「壯丁」、「男丁」、「單丁」。

[名] 人、人口。如:「添丁」、「幫丁」、「人丁單薄」。《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 》 :「計丁課仗,勿使有闕。」

[名] 僕役,或指從事某些勞動或職業的人。如:「園丁」、「庖丁」、「家丁」。

[名] 方形的小塊。如:「雞丁」、「肉丁」、「補丁」、「將小黃瓜切丁。」

[名] 姓。如漢代有丁令威,清代有丁汝昌。

[動] 當、遭逢。如:「丁憂」、「丁外艱」、「丁內艱」。

[形] 壯盛的。如:「丁年」。

[形] 極少的、極小的。如:「他的身子還很硬朗,一丁點兒毛病都沒有。」

[二]ㄓㄥ zhēng

  百科的解釋中,我們除明顯知道「丁」讀作ㄉㄧㄥ時,有前述10項解釋和造詞,但是特別的是第11項,ㄓㄥ,讀作這個音時,又變成什麼樣的解析?解答仍藏在百科裡。

  丁丁,當作為狀聲詞時,應讀作ㄓㄥㄓㄥ,出現以下解析:

形容伐木的聲音。《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形容下雨的聲音。唐.元稹〈景申秋〉詩八首之三:「嗢嗢簷霤凝,丁丁窗雨繁。」

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唐.許渾〈聽琵琶〉詩:「欲寫明妃萬里情,紫槽紅撥夜丁丁。」

形容下棋的聲音。宋.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宜圍棋,子聲丁丁然。」

  學生便能從百科清楚知道,丁丁這個狀聲字,作為聲音的不同來源時,是如此的具有多元性。使學生們在未來閱讀各篇古文,能圈出「丁」作為狀聲詞不再讀成ㄉㄧㄥ,而是ㄓㄥ 象徵某種樂器、動作或器具之聲。

課堂PPT

成語典的使用

       儒家教育下,傳統文人學藝,專注在「琴棋書畫」四門藝術之中,故樂器佔有文人生活一重要部分。回到《陋室銘》來看,不難發現有樂器的身影,譬如文中的「琴」、「絲竹」等,於是想讓孩子查詢、理解含有樂器的成語。

  透過教育百科,成語典的類別中,輸入關鍵字,便能找出與輸入字相關的成語及解析。

       

透過成語典,輸入關鍵字,便能找出與輸入字相關的成語及解析。

       

       舉例:我們在搜尋欄中輸入「琴」,再點選右方成語典,便能找出「琴瑟和鳴」、「琴瑟友之」等成語。

  

舉例:我們在搜尋欄中輸入「琴」,再點選右方成語典,便能找出「琴瑟和鳴」、「琴瑟友之」等成語。

  

       若以弦來做搜尋,也出現「弦歌不輟」、「弦外之音」等。

  這樣的成語典操作,讓學生們在學習上更自主且有效率,且能透過教育百科系統,逐漸建立自己的詞彙資料庫。王老師的學生們,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積累自己的國學知識,在工具資源的掌握上更勝其他同年級的學生。在認識成語意涵和典故的同時,除了增廣文學知識,更能於未來轉化至自身的作文中,寫出比其他同學更有深度的文章。

成語意涵和典故的同時,除了增廣文學知識,更能於未來轉化至自身的作文中

「教育百科」齊善的線上工具書

  過去教育部的修訂本、簡編本,解釋稍有出入,而成語典又將資料範圍限定於成語,學生只能分開查詢教育百科將三者融合,使用者不需要分頭檢索各辭典,只需透過一個窗口查詢,便能節省時間、一覽無遺。
  使用網路資源是現今教育中的重要利器。面對無窮的資訊來源,學生們如何有效篩選、快速操作及達成目標,是他們課後學習的必備技能。王老師所示範的教育百科操作,就是教導學生們如何用一己之力去找尋自己該學習的網路資源。課堂中看孩子們學習力與知識量的增加,如此的效果,更彰顯出教育百科在網路資源的重要性,學習到更多與別人不一樣的課外知識,累積自己的書海財富。

  經王老師一門的國文課,我們再次深刻感覺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教學認真的王老師以豐富的線上資源,幫助孩子解開繁瑣古文荊棘包覆的迷宮,遊刃有餘地深入詞句字字的真義。

學生上課情況

參考資源

陋室銘生詞補充站-學習單參考

教育百科-丁的讀音1

教育百科-丁的讀音2

教育百科-葛

教育百科成語典-樂器“弦”的成語

教育百科成語典-樂器“琴”的成語

教育百科成語典-樂器“鼓”的成語

教案分享-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Top